首页

女王针刺马眼视频

时间:2025-05-29 14:18:11 作者:香港调解专家:国际调解院落户推动“以和为贵”走向世界 浏览量:11260

  中新社香港5月28日电 题:香港调解专家:国际调解院落户推动“以和为贵”走向世界

  中新社记者 戴梦岚

  “很兴奋看到国际调解院落户香港。”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香港粤港澳大湾区联合调解研究院院长徐晶连用几个“很兴奋”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2023年2月16日,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成立仪式在香港举行。图为时任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刘光源(左二)、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右)和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主任孙劲(左一)主持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揭牌仪式。(资料图) (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供图)

  《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公约》签署仪式将于5月30日在香港举行,近60个国家和联合国等约20个国际组织将派高级别代表出席。国际调解院着眼以调解定分止争,将成为全球首个专门通过调解解决国际争端的政府间法律组织,其总部选址于香港历史建筑旧湾仔警署,预计最快可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开幕。

  徐晶从事调解工作近20年、曾被评为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金牌调解员”,近10年来成功调解逾1500宗案件,其中超过95%的案件涉及跨境争议调解。她介绍,调解作为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在中西方文明中都有悠久历史和实践基础。与诉讼、仲裁相比,调解具备自愿及自主、高效率与低成本、程序灵活、保密性、非对抗性,以及和解协议易执行等优势,吸引越来越多当事人选择通过调解来解决纠纷。

  “20年前我刚开始做调解时,总要先花很大精力向当事人解释调解是什么、能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好处。”香港和解中心会长、香港国际调解中心主席罗伟雄告诉记者,近10年,随着国家和香港大力推动调解文化,调解的优势受到广泛认同,调解案件数量持续增加。

  罗伟雄说,调解所需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约为诉讼、仲裁等争端解决方式的十分之一,而且能够照顾当事双方的情感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帮助双方重建合作关系,“我觉得这是调解最有帮助的地方。”

  多年调解工作中,罗伟雄印象最深的案例是帮助一家中国内地国有企业解决在中亚地区的建设项目纠纷。这家企业此前遇到同类纠纷,都是通过在当地诉讼或仲裁解决。经过团队约三个月的努力,当事双方达成和解方案,不仅保障项目建设继续进行,也提高了团队调解国际纠纷的能力,助力海外企业“引进来”、内地企业“走出去”。

2025年1月13日,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举行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员证书颁授典礼。图为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前排中)等与获颁证书的调解员合影。(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

  谈及国际调解院总部设在香港,罗伟雄认为,这将有利于推动“以和为贵”的东方智慧走向世界,助力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徐晶强调,这既肯定了香港“一国两制”独特优势,也对香港调解员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徐晶建议,香港调解员应以成为“全球调解专家”为目标,深入学习《新加坡调解公约》等法律框架,运用大陆法系、普通法系、伊斯兰法系等多法系知识,组建多语种团队,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辅以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系统提升解决复杂国际争端的能力。“长远来看,香港调解员可结合西方调解技巧与东方和合传统,探索建立全球调解标准,将香港建设成为‘调解之都’。”(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河北将洪水防御Ⅰ级应急响应调整为Ⅲ级

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级调研员许多兵表示,济南进一步优化停车管理分区,细化、完善了建设项目类型和部分指标、条款,自2024年1月1日起出台实施《城市建设项目停车设施配建要求》,将在后续项目审批过程中严格执行该标准。

永济渠衡水段发现古代运河型城市遗址

二是完善普惠保障机制。中央财政继续安排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引导各地优化资源供给、完善投入、教师等保障机制。国家层面加快认定一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县,深入开展完善普惠保障机制试点工作,督促各地依照国家标准落实并提高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统筹调剂富余编制资源,优先核定补充公办园教师编制,推进公办园教师和管理人员纳入编制管理、教师同工同酬,督促民办园提高教师工资待遇。

广西捣毁一特大跨国偷渡团伙 201人落网

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当天9时30分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福建省防汛办要求,各地各有关机构密切监视海上热带低压发展态势,适时启动防台风应急响应,扎实做好防御工作。

(经济观察)匈塞铁路建设步履不停见证中欧务实合作

“东南亚国家的人工费在迅速上涨,现在没有能担当‘世界工厂’重任的国家。”韩国《朝鲜日报》近日报道称,在越南胡志明市运营一家服装厂的英国人诺里斯正为当地20多岁的年轻人经常辞职而苦恼,即使他提高薪水也难以留住他们。文章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人工费和福利支出越来越高,依靠低人力成本和大规模生产的“生产基地型国家”越来越少。

《大美云南》:“活·力”

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 张素)“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中国最高人民法院14日发布4件“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滥伐林木典型案例”,以此表明依法惩处滥伐林木违法犯罪行为的鲜明态度。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